“我,是一名农村工作者。”
任超总喜欢这样介绍自己,因为他说,驻村第一书记这张“名片”,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
今年37岁的任超,是贵州酱酒集团选派到贵阳市息烽县养龙司镇堡子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从国企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从“酱酒人”变身“新农人”,任超以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任超(右一)和村民们一起推豆腐。
“你瞧,这是我们的半边天小酒、粮油、蜂蜜……”初识任超,是从他口中一件接一件的“宝贝”开始的。
2023年5月,任超接过驻村帮扶的接力棒,来到被誉为中国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和“半边天”文化发祥地的堡子村开展帮扶工作,开启了他与堡子的暖心故事。
“我们村最珍贵的就是半边天文化。”说起村里最大的“宝贝”,任超满脸自豪。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堡子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旨在提升生产效率。然而,“妇女下田,天干三年”等陈旧观念束缚了妇女的劳动权益,导致劳动力不足,生产指标难以完成。
面对“男女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堡子妇女提出“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的呼声,并通过劳动竞技在插秧、撒菜籽等比赛中胜出,证明了妇女的劳动能力。最终,男社员和干部摒弃偏见,采纳建议,明确规定“男女同工同酬”。
“红霞出堡子,辉映半边天”。堡子村妇女以不服输、勤劳、奋进、奉献的精神,铸就了半边天文化,凝聚了“巾帼风范、敢为人先”的堡子精神,代代相传,成为时代的鲜明印记。
“只有发扬半边天文化,才对得起这片土地!”在任超眼中,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积淀,更是发展的灵魂与最宝贵的财富。他深知,唯有将文化融入乡村的血脉,才能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村串户,倾听民声,收集智慧的火花;联系公司,汇报进展,争取资金的支持……任超怀揣着对“半边天”文化的坚定信念,踏上了拓宽堡子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征程。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我积极谋划编制项目,向单位汇报后,由派出单位依托半边天文化,为堡子村量身开发了‘芳华’和‘韶华’两款半边天小酒。”任超的话语中透露出自豪。
“这两款酒,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堡子村未来的美好期许。”为开发这两款文创酒,任超查阅了很多资料挖掘了解半边天文化故事,与团队精心反复思考产品名称,带着样品往返省城无数趟,酒香裹挟着创业艰辛扑面而来。
今年,任超又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为堡子村提供了定制酒和封藏酒业务,进一步优化了文创酒的结构。如今,“芳华”“韶华”系列小酒销售突破50万元,定制封坛业务让古老酒窖重焕生机,成为了村集体经济的一大亮点。
然而,任超的脚步并未停下。他深知,要让堡子村的发展更加持续、长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路径。
于是,他早早就开始谋划,考察当地情况,立足村文旅资源的实际,开发了半边天粮油、蜂蜜等农特产品,并通过“短平快”的方式为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收益5万元。
伴随着一系列农特产品的崭新亮相,萦绕在村民心头的销路难题又如影随形般浮现——如何让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
面对摆在眼前的新挑战,任超没有退缩。他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精心策划,巧妙布局,利用村内流转的十余亩土地,谋划出一套轮种各种果蔬的方案,并通过代销、帮销等多种形式,将农产品及时推向市场,不仅丰富了土地的产出,更解决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为拓展产品销路,他带着团队多措并举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打通电商业务,让开发出来的产品不仅“留得住”,而且“卖得好”。
解村民的燃眉之急、想村民之想,任超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责任,一个个让全村人倍感温暖的项目背后却也隐藏着任超在无数个日夜里为争取资金、找拢人脉的心酸与无奈。
然而,对于他来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这些只是无数个日日夜夜里,自己最应该做的事。
“我来这里,就是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一声‘任书记’,一个信任的眼神,就是我继续干下去的最大动力!”
回忆起近两年的驻村时光,任超不禁感慨,点点滴滴的过往历历在目,“为监测户拉来砂石平整院坝,向上争取灌溉沟渠、运动场建设、宜居农房打造等资金200多万元,抬梯子、爬树子、砍树枝……一件又一件为民办实事的场景难以忘怀,仿佛就在昨日。”
初春的堡子村,青山如黛,油菜花开得正盛。任超最喜欢爬上山头,看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满是欣慰——
当半边天小酒摆进省城商超,当灌溉渠清水流入干涸田地,当印着“堡子村驻村工作队”的不锈钢盆装进174户灶台,当研学团队循着半边天故事纷至沓来,村民们渐渐发现:这个从城里来的书记,裤脚沾满泥土,心里揣着满满的温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屠琪
一审/王远柏
二审/周芸吉
三审/梁健